我市举行“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凯发平台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时间:2019-07-01 08:44
字号:

 

  6月28日上午,全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卫东,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冬阳,市运管局、市客管中心、公交公司、惠民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皖西日报、安徽经济报、六安广播电视网、六安新周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李卫东就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背景与成效、具体工作举措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重点通报。

  在我市建设全域公交网络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大交通、大公交”意识,着眼于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全域公交网络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公交事业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称赞。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开通公交线路238条,其中城乡公交线路177条,分别比2015年增加152条、149条。投入公交运营车辆2140辆,其中城乡公交1053辆,较2015年分别增加1121辆、863辆。营运线路总长度4055公里,其中城乡线路3209公里,较2015年分别增加2682公里、2822公里,公交站场92个(城乡公交65个)。全市7个县区已有5个县区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占比达71%,已有84个乡镇、1247个村通了公交车,占比分别为65%、69%。其中舒城县、裕安区、叶集区已经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全市(应该含市区及县城)共惠及群众430.2万人(城乡公交355万人,城区公交75.2万人),年客运量达1.12亿人次(城乡公交5800万人次,城区公交5430万人次),增长30%,年节约出行成本4.8亿元。城乡公交所到之处,广大群众好评如潮,新闻媒体也纷纷点赞。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的建设,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繁荣了城乡物流,促进了城乡融合,而且还极大地助力了全市脱贫攻坚,引领了乡村振兴。

 

六安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新闻发布稿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

(2019年6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对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下面,根据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简要报告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一、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成效

  (一)背景

  长期以来,我市客运市场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公交车只是在市区和县城范围运行,市区及县城至乡镇、乡镇之间运营的全是农村客运班车。虽然我市已经实现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开通了农班车,基本满足了农民出行的最低需求,但是农村客运班车在运营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经营主体多,小、散、弱,抗风险能力低,交通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监管;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拉客、宰客、甩客、兜客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受利益驱动,班线矛盾多,恶性竞争,经常发生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四是车辆档次较低、车况差、设施简陋,安全系数不高;五是运力总量过剩,盈利水平不高,随着私家车增多,近一半的线路已经出现亏损,农班车主随意歇班,群众出行不便,意见很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富裕起来的群众不仅要求走得了,还要走得好、走得便捷、走得安全。而城乡客运交通二元发展的格局,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时段、不定时的出行需求,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也给我市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金寨老区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重要讲话精神时,充分认识到我市要实现全面脱贫,核心是发展,基础在交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要求全市上下打好交通精准脱贫攻坚战,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老区特色的脱贫攻坚和绿色振兴之路。为此,市委、市政府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作出了提升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建设全域公交网络、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其目的就是整合全市公共交通资源,对全市农村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改造,完善城乡公交市场运营机制,构筑功能完备的全域公交网络,形成高效、畅达、舒适、便捷的城乡公交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城乡公交的高质量发展,让居住在农村的群众享受客运准时、停靠有序、安全舒适、票价低廉、服务规范的公交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和群众的出行需要。这项决策顺应形势,符合实际,代表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推动我市交通客运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市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成效

  在我市建设全域公交网络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大交通、大公交”意识,着眼于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全域公交网络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公交事业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称赞。我市全域公交网络建设大体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市公交发展主要在市区和县城,全市拥有公交线路58条,公交车辆保有量829台,营运线路总长度986.2公里,公交站场14个,公共交通站台500米覆盖率52%,在这个阶段,我市公交发展水平位于全省末位。

  2、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12年,在舒城县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2015年,在市区实施了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实现了“一城一交”,回归了公交公益属性。到2015年底,全市拥有公交线路86条,公交车辆保有量1019台,期中新能源车146台,新源车辆占比15.89%,营运线路总长度1374公里,公交场站22个,公共交通站台500米覆盖率72%,公交发展水平位于全省中游。

  3、提升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市着眼于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积极争创安徽省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市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区),公交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8年底,全市共开通公交线路238条,其中城乡公交线路177条,分别比2015年增加152条、149条。投入公交运营车辆2140辆,其中城乡公交1053辆,较2015年分别增加1121辆、863辆。营运线路总长度4055公里,其中城乡线路3209公里,较2015年分别增加2682公里、2822公里,公交站场92个(城乡公交65个)。全市7个县区已有5个县区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占比达71%,已有84个乡镇、1247个村通了公交车,占比分别为65%、69%。其中舒城县、裕安区、叶集区已经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全市(应该含市区及县城)共惠及群众430.2万人(城乡公交355万人,城区公交75.2万人),年客运量达1.12亿人次(城乡公交5800万人次,城区公交5430万人次),增长30%,年节约出行成本4.8亿元。我市城市、城乡公交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公交所到之处,广大群众好评如潮,新闻媒体也纷纷点赞。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的建设,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繁荣了城乡物流,促进了城乡融合,而且还极大地助力了全市脱贫攻坚,引领了乡村振兴。

  交通运输部对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给与了充分肯定,专门安排我局于今年5月29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全国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上,介绍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安排我们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领导干部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六安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舒城县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首批创建县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舒城县、金寨县、叶集区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建设全域公交网络,领导重视是前提。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顶层设计。2018年2月2日,刘小明副部长专程到我市调研“四好农村路”运输服务工作,对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及运输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提升,形成“舒城模式”、“六安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2016年,安徽省启动了创建全省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区)工作,我们抢抓机遇,积极投入创建活动,我市成为示范城市,舒城、金寨、叶集成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区),共获得的省级补助资金9500万元,该笔补助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共撬动市、县政府投入10多亿元,为全域公交网络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域公交网络,对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县一级路、乡乡二级路、村道五米五、乡镇通公交”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县区、乡镇、公交企业调研,要求县区着力解决制约公交发展的实际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调度推进,我市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从确定实施模式到运营,仅仅一年时间,比常规的ppp项目实施时间,提前了近5个月。

  (二)建设全域公交网络,道路通畅是条件。为实现我市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2018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高规格领导组,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乡乡通二级路、乡镇通公交的具体要求,并将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民生工程考核。2016年至2018年间,全市共完成总投资46亿元,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8816公里,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至2019年,又投入36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延伸扩面工程5519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5个乡镇通了二级路,占比为80.8%,1814个行政村中通5.5米道路的村有1545个,占比85%。为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我市将县乡村道养护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推行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已落实乡村道路专管员1988人,经费4973万元。“畅、安、舒、美”的农村道路通行环境,为建设全域公交网络提供了先行条件。

  (三)建设全域公交网络,城乡融合是基础。在全域公交城乡融合发展上,我们始终围绕“如何让农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和城里人一样坐上公交车”这一问题去思考、去谋划,重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一样对待,做到政策优惠、服务均等,城郊、城乡、乡村的所有出行者和城市居民一样,都能获得无差别的公交服务。二是公交规划一体化。我们在编制城乡公交发展规划上,着力与城市公交融为一体,整体规划,城乡公交线路与城市公交线路有机衔接,做到无缝对接,实现“零换乘“目标。三是公交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公交枢纽站、首末站、站台、站亭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引导公交全域化的必由之路,是公交全域化的基础,我们在规划上合理布局,在建设上满足功能需求。在车辆购置运营上,全部为新能源车辆,实行低碳出行。真正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因地制宜、融合发展、相互衔接、资源共享的公交发展模式,形成市区、县城公交为主体、乡镇公交为骨架、乡村公交为末梢的三级公交线路紧密衔接的沟通城镇、覆盖行政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全域公交网络体系,深度推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四)建设全域公交网络,典型引领是动力。为探索全域公交网络建设经验,我市于2012年在舒城县先行试点。该县采用“财政补助、一元普惠、城乡一体”的运作模式,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同年12月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21个乡镇全部开通了公交车。在运营中,该县每年安排运营补贴3800万元,并将此纳入财政预算。2017年,该县又启动实施了村村通公交工程和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一元公交村村通”,该县利用公交场站资源,21个乡镇均建立了综合运输服务站,行政村建立了490个交通综合服务点,现已投入运营,构建了县外至城区、城区至乡镇、乡镇至村组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形成了一站式综合运输功能服务。

  (五)建设全域公交网络,精心组织是关键。在推进全域公交网络建设中,我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政府均成立了领导组,统筹抓好公交发展。2018年1月,城区城乡公交一体化正式启动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市直16个部门及有关县区政府为成员,组建了宣传动员、信访维稳、项目资格预审及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场站建设指导协调、农客车辆场站收购、运营保障、审计监督、政策法规等8个专项工作组。市政府授权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本项目的实施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项目入库、采购社会资本方等工作。各工作组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协调,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二是编制发展规划。聘请设计单位编制《六安市公交线网优化暨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2016—2020)》,引领全域公交网络建设。三是出台实施方案。市、县政府均出台《创建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主体责任。四是明确具体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全域公交网络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2018年实现金寨县、叶集区、金安区、裕安区城乡公交一体化,2019年、2020年分别完成霍山县、霍邱县城乡公交一体化。五是促进绿色发展。我们始终走“低碳出行,绿色发展”的路子,2016年底,全市所有黄标公交车全部淘汰,更新为新能源车辆。目前,我市新能源车占比达92%,超过安徽省规定标准(60%)32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公交运营车辆数位居全省第一。我局被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四部委评为2018年“全国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先进集体”。六是加大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经常召开调度会、推进会,研究解决全域公交网络建设中的问题,督促县区抓好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

  (六)建设全域公交网络,多元投资是保障。我市自2012年以来,主要采取市县政府直接投资方式发展公共交通。为缓解政府即期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市率先在全国采用ppp模式,实施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公共交通建设运营资金25.72亿元,其中市、县政府直接投资18.6亿元,采用ppp模式实施投入资金7.12亿元。每年运营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有效的保障了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与运营。

  金寨县采用政府直接投资方式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该县财政投入2.1亿元,开通67条城乡公交线路,覆盖所有乡村,惠及人口约55万,去年9月底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在运营上,该县每年安排运营补贴2000万元,采取“直达公交 普通公交”运营模式,直达车采取阶梯定价,镇村公交固定2元,每年可节约沿线乡镇群众出行成本6000万元以上。

  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率先在全省采用ppp模式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总投资7.12亿元。2018年1月启动实施,2018年12月底,共投入新能源公交车479辆,建设充电桩104个,56条线路全面投入运营,共惠及三区群众约200万人。票价由原先农客班车收取的2-23元统一调整为1元(非空调期)和2元(空调期),同时开通15条直达班线,直达班线票价3-5元。今年1至5月,共为35万人次7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8万人次学生提供优惠乘车服务,每年为沿线群众节约出行成本2亿元。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中难度最大的当属农客班车收购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更涉及农班车主的切身利益。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确定奖补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短短6天半时间内,顺利完成551辆客运车辆的收购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了27天,为顺利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利用ppp模式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成功做法,为财政资金投入压力大的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七)建设全域公交网络,群众满意是根本。为全面提升公交行业与企业的经营服务水平。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强化公交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公交行业、企业社会评价体系,完善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将考核和评议结果作为市县政府支付运营补贴和绩效服务费的主要依据。同时加强对公交驾驶员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促进行业整体经营服务质量的提高。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公交服务之星”和优秀公交线路的评选,全面加强公交行业窗口建设,不断推进全市公交服务行业的优质化、规范化建设。公交系统也涌现出张继菊、程大春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模范人物。二是规范公交企业的内部管理。公布12328交通服务监督电话,设立投诉箱,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质量,接受群众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多种方式进行服务质量投诉、监督。采取奖惩并用、激励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坚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为公交驾驶员评星挂星,采取1至5星级管理,评星挂星情况与驾驶员工资挂钩,通过日常考核和星级管理等加强运营管理,规范公交企业的经营。对公交司乘人员实行积分考核,凡年内累计超过规定分数的,给予停岗处理,进行待岗培训,并且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惩罚。三是实行公交一体化、数字化、安全化管理。我局和市县公交企业均建设了公交视频监控调度系统,对所有车辆均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及通信设备;建设了智能公交查询系统,乘客通过“六安掌上公交app”查询车辆线路、站点和车辆到站时间。同时整车配备的360度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记录车辆内外情况以及驾驶员工作状况,能为驾驶员文明行车考核、乘客纠纷的高效处理和反扒窃、保障乘客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信息支持。新增支付宝、银联等多种乘车凯发平台的支付方式,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四是充分发挥12328服务监督功能,实行24小时全天候、无间断服务,群众满意度也从最初的80%左右上升到98%左右,针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予以提高完善,截至目前,已由当初的56条试运营线路优化为64条线路,新建招呼站474个、候车亭259个。五是强化执法监管,充分利用公交运营实时监控系统,及时督促驾驶员规范驾驶行为;充分利用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的优势,按照区域划分,实施进站驻点,强化执法监管,落实监管责任。

  三、存在的的问题

  一是没有实现全域化覆盖。由于我市霍山、霍邱县尚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尽快实施,加之已经实现公交一体化的县区,由于受道路通行条件的影响,尚有部分村不具备条件,暂时无法通公交车,群众意见较大。二是智能化调度有待加强。虽已建成智能化调度监控系统,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如何采纳吸收群众意见,合理分析高低峰客流量,优化全域公交网格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安全管理存在短板。由于农村道路等级低、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不到位,加之我市山区道路临水临崖多、急弯陡坡多、气候恶劣多变,直接导致公交运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线网站台配置尚待优化。目前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站场、站台建设尚未完工,招呼站设置还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公交线路及发班时间与群众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五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公交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全域公交网络建设。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霍山县、霍邱县分别在2019年、2020年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届时实现全市所有乡镇通公交。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建制村延伸,力争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交。

  二是进一步加快场站建设进度。督促项目公司加快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化站场及附属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并根据百姓出行实际情况增设相关线路招呼站,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要。

  三是进一步提高智能公交运用水平。利用智能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全方位公交3g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公交运营的科学调度管理。建设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完善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为公众提供最优质、安全、经济、舒适的出行方式。

  四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逐步提高农村道路等级、实施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落实安全营运主体责任,加强驾驶人员安全教育,提升公交车驾驶员文明、安全行车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多种形式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管理举措,确保运营安全。

  五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公交行业的管理,不断推进全市公交服务行业的标准化、优质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